人工智能应用在文博领域有哪些可能?
8月25日,2025年上海市文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对接交流会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办。从场馆导览到文物保护修复、文创开发、沉浸式展览打造等,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在文博领域还有哪些可能?
8月25日,2025年上海市文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对接交流会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办。从场馆导览到文物保护修复、文创开发、沉浸式展览打造等,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在文博领域还有哪些可能?
八月的三晋大地,文旅市场热潮涌动。第六届晋祠国风文化节让千年古祠焕发青春活力,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成功签约13个重点项目,总金额超9亿元。与此同时,全省各地推出一系列惠民举措,共同推动山西文旅从“流量”向“留量”转变,从“网红”到“长红”探索。
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长治八义窑红绿彩大摆盘《前程似锦》前围满了观众。令人意外的是,展台前不见“请勿触摸”的冷冰冰提示牌,取而代之的是工作人员热情引导:“您可以凑近看,这些纹样都是我们非遗传承人手工绘制的。”
当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的玻璃幕墙接住初秋的第一缕晨光,第七届山西文博会的序幕便在光影里缓缓拉开。7万平方米的展场如一幅铺开的晋地长卷,31个省(区、市)的文化瑰宝与全球35国的异域风情在此交汇,而太原展区那抹取自汾河碧波与蒙山翠色的青绿色,恰似长卷中央最动人的
8月21日,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太原潇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7万平方米展出空间、七大专题展馆、线上线下联动呈现,一场汇聚三晋文化精华、融合科技与创意的综合性文化盛会就此启幕。
8月21日,山西文博会现场,第二次参展的山西援疆馆人气持续高涨。哈萨克族毡绣布绣的精细考究、黑走马舞蹈的热情奔放,集中展现着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醇厚的奶制品、优质的面粉等新疆特色物产,则彰显着当地的富饶。这些浓郁的新疆元素,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体验。
8月12日,“说文解物”全国文博解说员选拔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由芒果数智(山海APP)、湖南卫视、芒果TV联合主办,首创“文化+科技”融合解说传播与选拔模式,参与者可以在山海APP放大观赏文物细节,自由创作解说风格和讲述文物故事。活动融合“线上+线下”“传统+新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短剧已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新宠,凭借短平快的叙事风格,在影视行业异军突起。它不仅契合碎片化的娱乐需求,还以迅猛的发展态势重塑着行业格局。
本次展览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协办,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承办。展览通过2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百余件实物档案及审判文献,系统完整再现了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
当巴蜀文化遇见南越风华,当千年文物遇见现代科技,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8月15日,“从巴蜀到南越——让文物‘活’起来”暨《广东省博物馆》新书发布暨科技赋能文物传承利用分享会在2025南国书香节·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书展四川主宾省馆举行。本次活动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
在内蒙古自治区,从东经97度的阿拉善戈壁荒漠到125度的呼伦贝尔林海雪原,一辆蓝白相间的大车都曾驶过。它搭载着几位风尘仆仆的伙伴,还有上千段贮藏在电子设备中的、这片土地苍茫而鲜活的历史。
本片跟随探访人,从湖南博物院出发,走进齐文化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山西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8家博物馆,讲述一段段鲜为人知又精彩绝伦的文物故事与历史渊源,探寻中华文明底蕴和文化传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较上年增加213家。在数量持续攀升的同时,参观人次也快速增长,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同比增加1亿余人次。
文物多姿多彩,典籍翰墨飘香。这个暑假,很多深藏于大学校园的文化宝藏向社会开放。各界民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纷纷走进高校博物馆,与文明对话,听金石传声;或细览校园古建筑,感受文脉悠远,品味历史厚重……同时,我们也需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大部分高校文博场所的开放均有预约、限
当暑期热浪裹着研学热潮席卷而来,高校博物馆、纪念馆与古建筑等文博资源,正从高校“后花园”走入公众视野。这些文博资源融合了办学特色、历史记忆与教育使命,已成为链接高等教育与社会大众的独特“桥梁”。
当博物馆里的文物被“带”到江苏卫视《探宝说创团》“百宝争锋”全国海选招募推广活动的现场,文物代言人们用情景剧、快板、说唱、评书、歌舞等形式,为它们赋予全新生命时,一场打破边界的文化共创正在悄然成型。
当博物馆里的文物被“带”到江苏卫视《探宝说创团》“百宝争锋”全国海选招募推广活动的现场,文物代言人们用情景剧、快板、说唱、评书、歌舞等形式,为它们赋予全新生命时,一场打破边界的文化共创正在悄然成型。
暑期过半,各地文博场所人气高涨,伴随着展览和活动的不断推陈出新,博物馆和遗址公园不仅成为大家学习知识、感受历史的“暑期课堂”,也成为游客们喜爱的文化空间和旅游目的地。
立秋时节,酷暑的热浪渐次消退,伴着清爽拂面的秋风,我拜读了良师益友雷学刚先生饱含深情与哲思的新作《感悟最美的遇见》。灵魂深处涌动的共情与共鸣,如抽丝剥茧般清晰,心湖亦泛起层层涟漪,犹如在清新隽永的文字里遇见生命的一缕曙光。